Discover Formosa 寶島漫行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大佛普拉斯》

【圖片:電影劇照】

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天,加班到晚上九時多才下班,電影院就在公司附近,便決定去看《大佛普拉斯》。近十點的場次,觀眾並不多;林生祥的插曲跟配樂,部份月前在他中文大學的演出中已經聽過,並不陌生;黑白電影畫面,感覺出奇的平靜,連血腥都變得不血腥了,倒是蓋天的烏雲,排山倒海般壓迫。

故事的荒誕與黑色幽默,全場只有我一個人在笑,顯得突兀。不論是中正廟,還是師姐跟立委高來高去的對話,互窒之後不忘一句「阿彌陀佛」(讓人想某些香港人,說了荒謬的話,總會加話句「我是基督徒」來強調自己的可信性),其實很好笑,只是觀眾全無反應。

針鋒相對的師姐跟立委,損人後總不忘一句「阿彌陀佛」【電影劇照】
中正廟的荒誕【電影劇照】

2014年曾沿著台灣西岸單車騎行多天,同年又帶著父母親自駕再走了一趙,對影片拍攝場景中的七股、台176線、台61線等街景和沿海風光,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當然,風景只是表面。導演黃信堯入行至今十七年,一直專注於台灣本土紀錄片,默默地拍攝社會最荒謬一面,《大佛普拉斯》,是個濃縮的藝術版本。台灣朋友說,非台灣人像我這樣看了會笑的,應該是認識台灣較多的人。也許是當年有關注過苗栗縣大埔農地強制徵收案、朱阿嬤和藥房老闆張森文離奇死亡事件,對地方土豪劣紳跟政治派系共犯結構,有一些了解。

或者,香港的現實有時候比電影中的台灣更荒誕….官商鄉黑勾結,香港的只會是更大規模、更不介意公開;滿口阿彌陀佛卻淫亂不堪的立委和藝術家角色,香港也不缺,只是換上了寺廟主持和尚與淫尼;至於無理毆打途人兼「有另一段感情」的警察,會被認為是好丈夫好教徒……大家已經麻木,笑不出來,就如朋友說,同樣題材,香港只會更變態。

靠廢物回收維生的主角 肚財,正是台灣版的「低端人口」【電影劇照】

店舖打雜、流浪漢、工廠夜間警衛,社會最低下層的典型,肚財僅有的朋友【電影劇照】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合歡山玉山杜鵑雲海星空銀河


TIME LAPSE TAIWAN
合歡山玉山杜鵑雲海星空銀河

陳志通作品 

by louisch

分享一段陳志通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7tc8Vil1tA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飛閱高雄 - 為高雄加油


Kaohsiung from Above
飛閱高雄
齊柏林作品

分享一段齊柏林作品

替瓦斯氣爆罹難者及傷者祈福,為高雄加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gbfzNqduc




2014年7月31日23時至8月1日凌晨間,高雄市前鎮區、苓雅區的多起燃氣爆炸事件。波及區域廣,包含三多路、英祥街口、凱旋三路、二聖路口、瑞隆路、瑞興街等。至8月2日下午3時半,已知有28人死亡、286人受傷、2人失蹤,其中包括第一波爆炸時前往援助、調查的消防隊員和環保署毒災應變隊員。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飛閱台灣國家公園


Taiwan National Parks from Above
飛閱台灣國家公園
齊柏林作品

分享一段齊柏林作品、《飛閱臺灣國家公園》新聞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Cpz_70XBU




醞釀3年,臺灣第一部紀錄國家公園的高­空電影。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畫面,莫過於大面積的森林和水域,生活在平地的人們很難­想像,像臺灣這樣一個高密度開發的蕞爾小島,居然可以保存這麼一大片原始地貌。

《飛閱臺灣國家公園》是臺灣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由空中攝影師齊柏­林先生負責掌鏡,為臺灣8座國家公園首度的高畫質空拍全紀錄,除了可以讓觀眾打破平面­的限制,跟著直升機鏡頭飛行在海平面至12,000英尺高空,以360度的視野重新看­待腳下的大地。

這裡是台灣!

(C)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內政部營建署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愛在犬疫蔓延時



去年九月某天,在早晨燦爛的陽光中步向位於八里左岸的咖啡店,遠遠已看見朋友H的身影,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狗「巧克力」。

H是位認識多年的台灣博友,部落格上的交流,始自登山的共同興趣,每遇到台灣相關的疑難,總會熱心協助。每次來台北,雖然來去匆匆,若時間配合,大家總會見見面。這位朋友也愛長跑,放假的日子,不是在山上,便是外出參賽,要見面,的確需要預先安排。這一天早上,我要來咖啡店取東西,於是,H便以這裡作晨跑終點,過來一起吃早餐。

一身深褐毛色的「巧克力」,是頭只有幾個月大的雌性土狗,月前一次晨跑途中,H發現她在路邊徬徨徘徊,似被遺棄,於是暫時收留在家。「巧克力」是頭討人喜歡的小傢伙,H其實很想收養她,但礙於家中條件所限,只好努力為她找到願意收養的好心人。可惜在這個風頭火勢的環境下,就算H已經自掏腰包為「巧克力」接種了所有疫苗,要為她找到新主人,幾乎是「零可能」。

風頭火勢,指的是在台灣已經消失了50年的狂犬病,去年忽然死灰復燃,並迅速擴散。其實疫情早始於前年,大批鼬獾出現異常行為,且陸續死亡,直到去年六月,才證實其中三隻感染狂犬病。其後各地傳出死亡鼬獾證實感染的案例越來越多,地點幾乎遍及全台。兩週之內,六大縣市均淪為疫區,並擴散到錢鼠身上,台東更有帶病鼬獾咬人事件。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最終在八月發佈台灣狂犬病的警報。

狂犬病疫情持續,台灣民人心惶惶,寵物棄養潮隨之出現。動物收容中心收到的被棄養的貓狗數目暴增,其中屏東和台東市,情況最為嚴重。在香港,被官方機構(愛護動物協會、漁農自然護理署)收容的流浪貓狗,一般情況下,四天之內無人認養,便會被「人道」毀滅;假若發生疫情,恐怕更會即時執行;未被收容的,亦會被大規模搜捕,最終同一厄運。幸好這裡是台灣,部分地方雖然仍出現捕殺野生動物及流浪犬的做法,台灣的民間動保團體很快便行動起來,向農委會抗議濫捕濫殺,並在台北發表「狂犬病防疫聯合聲明」,呼籲民眾正確防疫,切勿傷害或棄養動物。

控制狂犬病的傳染,歐洲早年也曾嘗試用減少狐狸數量的方法,但經驗證明,效果極微。台灣這次爆發的狂犬病,屬野生動物型,貓狗感染病毒的成功率較低。為寵物定期注射疫苗,才是正確的防疫方法;棄養,是把更多有可能感染的對象曝露在不受保護的環境中,既無助堵截病毒,還增加疫情擴散的危機。無知,其實比病毒更可怕。

十年前的SARS災難中,香港人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理智和醫療專業,更有醫護人員因挺身抗疫而殉職。對於被認為是「比自己低一等」的生命,香港人的理智和專業,同樣地不遑多讓,不過卻表現在亳不猶豫的即時撲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冷酷無情 ― 每當傳出禽流感疫情,便是數以萬計雞隻面對集體處死的命運之時。香港人熱衷飼養寵物,但棄養個案的數字近年也不斷上升,假若狂犬疫情也在香港發生,可以想像,那些曾經是飼主們「心肝寶貝」的毛孩子,將有何等悲慘的命運。

跟「巧克力」有搭沒搭地玩耍著,對於狗,我有一種複雜的心情:自小已很愛親近動物,家中雖然沒有飼養,街上每遇到別人的寵物,總愛逗玩一番,卻因為曾經被狗咬,無法完全放下戒心。H早前曾為「巧克力」找到認養人,但一周後又被送回來,「巧克力」特別親人,我卻感覺到她眼中那種祈求的神色,彷彿意識到,若不再努力討人歡心,便會有什麼樣的下場。的確,如果不是遇到H,「巧克力」的命運,大概只有死路一條:就算避過感染,最終亦會被抓、然後被送到收容所、囚禁、等待死亡 ― 有看過台灣作家九把刀監製的紀錄片《十二夜》,便明白台灣流浪狗收容所內發生的事,被抓回來的貓狗,十二天內如無人領養,即會被人道毀滅。

雖說H只是暫時收容「巧克力」,但在這非常時期,在香港人、甚至不少台灣人的眼中,是不可思議的。這位朋友最終排除萬難,成為了小狗的新主人,這並不是唯一的例子,在認識的台灣朋友當中,便有多位正在不同的位置上拯救流浪動物,為爭取動物權益的目標努力。

在這疫情蔓延時,仍然願意庇護被棄養的流浪動物,與其說是無限的愛心,不如說是對生命的尊重。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雪翁山上的白色聖誕 – 目錄

 
第一次到訪台灣之後,便對台灣的壯麗山水著了迷。轉眼間十一年過去,對台灣的山,始終念念不忘。2007年11月,幾經波折,終於成功地實現了自己台灣登山計劃的第一擊

「台灣百岳」之中,玉山因其高度而居首,但屈居第二、有「次高山」之稱的雪山群峰,風景更加秀麗。到台灣登山,也沒有定下了要先登那一座,碰巧有山友組織了攀登玉山活動,原以為這會是自己的第一座台灣百岳,世事難料,最後跑出的,還是雪山。

    (一) 「進」而求其「次」
    (二) 羊頭與黑豬
    (三) 二十個人在路上
    (四) 蘭陽觀瀑
    (五) 紅梅.清溪.三文魚
    (六) 七卡山莊的盛宴
    (七) 哭坡上的晨光第一線
    (八) 從3201到3690
    (九) 黑森林與白圈谷
    (十) 飛雪漫天中的熱咖啡
   (十一) 寒夜難眠
   (十二) 從負八到四十二






《雪山行》- 聖誕台灣登雪山主、東峰

臨西岳,虹落霧起漫天雪。    
漫天雪,巍巍蒼山,白頭忽見。  

莽林竹海幽深處,武陵皓月星辰滅。
星辰滅,冬山雲海,紅梅開遍。  

 
 
 。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武塔鐘聲


停在分岔路口前,右邊是往金洋部落與南澳古道起點的上坡路,左邊是南澳南溪河堤路的起點,河堤上面好像立了一塊石碑。好奇心驅使下,決定推單車過去看看。碑上有殘缺刻字,隱約看到「愛乙女サヨン遭難之地(1)」十幾個字,平假名「サヨン」的發音,應該是「沙韻」。剛在一天之前,才決定放棄單車穿越蘇花公路,想不到誤打誤撞下,竟然跑到這裡來了。 
 
今天是單車環島的第三天,過去兩天,天氣一直不穩定。若非出現不能承受的風險,自己不會單因為天氣而中止騎行。旅途中種種艱辛,換來的是完成後的滿足感,這種以近乎自虐來證明忍耐與吃苦能力的方式,在大學年代,最是堅持。隨著年紀漸長,對很多事都變得隨緣,唯獨旅行之事,不減固執。當然,有些風險,並非靠忍耐吃苦或技術經驗便可解決。蘇花公路本來就是危機四伏,遇上天雨路滑,更是險上加險,一連兩天的惡劣天氣,讓自己下了決定,不再強求騎車穿越。 
 
火車是早上七時二十分的班次,通過頭城車站的票閘時,已是七時十分,登車月台在路軌的另一邊,得趕快過去。連接月台的隧道,左邊有方便帶單車上下樓梯的牽引道,但只比單車輪寬一點點,加上十分貼近牆壁,掛上了馬鞍袋如我者,要利用牽引道,便得把單車大角度傾側,額外費力。樓梯陡斜,山地單車也有一定重量,加上車上行李,如此帶車上下樓梯,確實有點難度。由於時間緊迫,已無暇先卸下馬鞍袋,只好硬著頭皮,半扛半推地,奮力把單車帶上月台。這時候火車剛好到站,忙按站務員指示到車尾乘客較疏的車廂登車,一番折騰後,已是汗流浹背。 
 
火車橫過風雨中的蘭陽平原,然後進入山區,在隧道中穿梭,離開東澳站時,雨還是下過不停。當自己對能踏上蘇花的機會已差不多死心的時候,火車鑽出南澳隧道,彷彿即時進入了另一個時空:沒有雨,風停了,天色也變得明亮,只有南澳車站月台上的水窪,顯示著這裡也曾下過雨。經過數分鐘的內心掙扎後,我毅然決定:「跳車吧!」 
 
幾分鐘的猶疑,算不上是「毅然」吧,況且時機不會等人,火車已經再次開動了。幸好,下一站離南澳不遠,於是,五分鐘後,我牽著單車,站在空無一人的武塔車站月台上。說老實話,自己確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後悔:眼前一座只有樓梯的薄荷綠色行人天橋高高架起,是從月台往車站出口的唯一通道,若不先卸下馬鞍袋,憑一人之力把單車扛過去,恐怕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明白,為什麼只有指定的幾個大車站,才允許帶單車上下火車。武塔車站是個無人駐站的「招呼站」,比起前一天經過的石城車站,更加荒涼。也許是心情過於興奮,一出路口,便錯轉了方向,直至來到分岔路口前,才發覺不對勁。 
 
「金洋」、「武塔」、「沙韻」、「南澳古道」…這一堆名字,對自己來說,其實不算陌生,不過都只是在書本和網絡上的接觸,來到現場,是第一次。四年前南湖大山登頂後,開始搜集其他登山路線的資料,得知南湖山塊的北麓,過去曾是連接中部山區和南澳鄉的主要通道。昔日山區泰雅族的沙卡丹群為了找尋新的耕地和獵區,越過思源埡口,翻過南湖大山,到達和平溪及南澳溪一帶重建部落,走過的路線,便是後來的「比亞毫古道」,部份族人繼續向南澳、四季方面遷移,古道亦隨之伸延。從南澳金洋、武塔往四季林道的一段,在日治時代曾作為警備道路,2008年修成國家步道,命名為「南澳古道」。有台灣朋友得悉我對此古道產生興趣,便以林克孝先生所著《找路:月光.沙韻.Klesan》一書相贈。花了幾個晚上把書看完,透過作者對南澳泰雅文化和古道的浪漫情懷,了解到《月光小夜曲》的前身,原是一部李香蘭主演的電影中的主題曲《サヨンの鐘》(沙韻之鐘);也知道了歌曲背後那關於泰雅少女沙韻的傳說。不過更重要的,是得知更多有關這條古道的資料。 
 
單車環島途中的匆匆造訪,不足以滿足自己對「比亞毫古道」的濃厚興趣;武塔與金洋部落,因此也從來不在行程計畫之內。只是陰錯陽差下,還是來到了傳奇的現場。來日肯定會擇日專誠再訪古道,故無意在現場久留,沿原路折回車站後,再接上蘇花公路,朝漢本方向進發。 
 
2007年的電影《練習曲(2)》中有一個片段:主角明相騎單車環島,抵達南澳時,在「沙韻之鐘」旁聽到日據時代泰雅族少女為送日本老師下山、遇暴雨墮溪殉難的故事;泰雅族阿嬤穿著傳統服裝排排坐,口中吟唱的,是當年李香蘭的《沙韻之鐘》。離開武塔車站後,一直騎到135K的里程牌,才想起好像沒有看到那座「沙韻之鐘」,停車拿出平板電腦用Google Map一查,原來就在車站轉入蘇花公路時經過的休息站旁邊。隔著南澳南溪回望武塔,遠處那座紅色頂的亭子,大概就是了。 
 
原來的沙韻之鐘,早已不知下落,現時的複製品,是1997年重新鑄造的,先前經過時,竟完全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沙韻的故事發生在1938年太平洋戰爭期間,曾經轟動一時;電影《練習曲》中再次提起,也讓不少人對此悽美傳說,產生浪漫想像。河堤上的遭難紀念碑,是當年台灣總督為表彰沙韻而立,又頒贈沙韻之鐘予家屬,是看中「原住民少女支持戰爭,冒險護送日籍老師入伍」的事蹟,很適合作皇民化教育題材,亦因如此,其後成為日軍徵招高砂義勇軍的宣傳樣板。1943年,台灣總督府更出資邀請李香蘭來台灣拍攝電影「沙韻之鐘」,並刻意選擇到發生「霧社事件」的部落取景,把原住民對抗日本人的場景,套入宣揚愛國的沙韻傳奇。 
 
遠處傳來一響朦朧的金屬撞擊之聲,也許是遊客在敲響那沙韻之鐘,然而,自己並沒有轉回去看看那口鐘的意圖。沙韻傳奇,正如林克孝先生所說,是「一個無辜的地方,曾有一個小意外,釀成大傳奇,被日本帝國徹底地消費」。如果了解當年日本殖民政府的背後動機,如過看過電影《賽德克·巴萊》對「霧社事件」的真實重現,原先的浪漫情懷,便會消失影蹤。
  
少女沙韻的故事,只是一條鑰匙,曾經引領林克孝先生開啟大山中那古老泰雅家園的鑰匙。當年泰雅族人是為了生存,才被迫出走大山,林先生在尋找的,其實不是沙韻送老師下山出征的路,而是泰雅族人回家的路;浪漫地愛上的,是這片山林大地,是泰雅族人古老深厚的文化根源。不幸的是,2011年8月10日,林克孝先生在另一次古道探勘途中,失足墮崖罹難,教人深感痛惜。不過我相信,這個浪漫的探索,不會戛然而止,還是會後繼有人。 
 
來自蘇花壯麗海岸的呼喚,似在不斷催促上路,眼前這片教人嚮往的深山密林,還有深藏山中那浪漫的回家之路,只能留待日後再來探索。

 
(圖片:「比亞毫古道」尚未重修的路段,攝於2010年12月的一次古道探索途中。攝影:吳雲天,曾跟隨林克孝先生探索此古道。) 

---------------------------------------- 
(1) 沙韻遭難紀念碑:位於武塔部落的南澳南溪河堤上,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所立,為表彰日據時代泰雅族少女沙韻冒著風雨為返國入伍的日本老師運送行李不幸失足落水殉難的事蹟。碑上原有日文刻字「愛乙女サヨン遭難之地」,「サヨン」可音譯為漢字的「沙韻」或「沙鴦」,刻字的平假名部分已被毀,有人用石塊在旁重新填寫出來。 

(2) 《練習曲》:台灣攝影師陳懷恩2007年拍攝的溫情電影,以平實手法記錄聽障少年東明相一個人七天六夜的單車環島之旅,掀起了台灣的單車環島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