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雪翁山上的白色聖誕(十) – 飛雪漫天中的熱咖啡



雪山群峰上最出名、最吸引的風景,也許不是主峰頂上,而是主峰與北稜角對下、海拔3650公尺的雪山圈谷。因為體能、高山反應或天氣等因素,到來的山友,未必全都能如願登頂,但在到達了圈谷入口、看過圈谷的壯麗美景之後,往往都能心滿意足了。

走出黑森林,景色陡然開闊,但眼前所見,只有飄雪連天、迷濛一片,僅能憑看過的照片來想像圈谷的形狀。雖然個人體能上仍可應付,也沒有高山反應,不過如果是自己一個人來登山的話,相信也不會繼續登頂了。大雪中看不清情況,是最大的考慮,而登山,是為了山上壯麗的風景,是為了親近自然,如果缺乏天時地利的話,便隨緣吧,能不能登頂,對自己來說,其實並無所謂。在圈谷入口等候其他隊友的期間,心裡已在盤算著,待玉山杜鵑開遍圈谷時,再來登一次雪山。

圈谷,就是山岳冰川侵蝕地形中常見的的冰斗遺跡。地處亞熱帶的台灣,10萬至1萬年前也曾經歷冰河時期,在冰川谷頭山坡窪凹處,蓄積了大量厚實冰雪,因地心吸力,向山下緩慢滑動,形成冰川。冰川在雪線以下的夏天消融和雪線以上的冬天積累,形成上重下輕的狀態,為回復平衡,冰雪會不斷作朝下旋轉滑動,在窪凹處底部挖掘成深陷的岩盆,稱為冰斗。冰川消融後,便遺下今天所見到的窩型如大畚箕般的「冰斗谷」,或稱為「圈谷」。在日據時代,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最早在雪山上發現冰川遺跡,並記錄了34處圈谷,是台灣冰川遺跡最多的地方,而我們眼前被漫天飛雪所掩蓋了的這個圈谷,就是台灣最大、最完整的冰斗地形,稱為「雪山一號冰斗(1)

領隊羊頭大哥的意見是,山頂離圈谷入口不太遠,雪也不算大,趁積雪未深,我們是有充足時間來回山頂的。既然是集體的行動,而且大家都信任領隊的判斷,全隊人一起繼續登頂。圈谷入口堆起了一個真人高度的雪人,應該是早前登頂的山友們的作品吧,雪人張著口,似乎在說:「各位小心,早去早回,我在這裡等你們呀。」

雪越積越厚,足有30厘米,坡面上的嶙峋怪石、還有被強風壓得要蜷曲匍匐地生長的玉山圓柏,全都被埋在雪底下了,登頂的路跡,也消失了影蹤,一切彷彿都是那麼潔白而圓滑,只有走在前面的隊友在身後留下的一個個深厚的足印。沒有套上冰爪,部份路段斜且窄,一不小心便會滾到圈谷下的亂石堆裡去,所以需要小心翼翼;飛雪中也看不到峰頂到底有多遠,加上要忍受撲面而來的寒冷,從圈谷入口到頂上的距離,雖然只是上升約二百公尺,卻像走了一輩子似的。若看自己過去幾次的登山經歷,我幾乎是沒有高山反應的一類,但登這一段雪坡,卻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稍一加速,便開始氣喘,所以還是要慢下來,一步一步地走。


一個半小時之後,二時零三分,我終於登上了雪山主峰之顛。比我先登頂的領隊和幾位隊友,都迎上來了,領隊羊頭大哥更遞上了一杯熱咖啡。兩公升的水是羊頭大哥揹上山頂的,幾位隊友又在呼呼風中圍合起來充當人肉風擋,為大家燒水煮咖啡。風雪交加之中,送到隊友手上一杯杯熱的咖啡,比甚麼都珍貴,比甚麼都溫暖,暖的不單是腸胃,暖的還有心窩。

 

大家忽然留意到,小孫的太太什麼時候戴起了兩隻碩大的水晶耳環。原來是她兩鬢長長的頭髮,因為露出了帽子之外,被雪水浸濕後,結成了冰捧,看到她那趣怪的樣子,大家都不禁笑起來了。山頂上實在太冷了,估計只有攝氏零下8度,我們等待最後一位隊友都到達後,拍過合照,便迅速起程下山了。身處海拔3886公尺的高峰,一片白濛濛的世界,多了一分驚喜,也多了一分遺憾,因為四周應有的壯麗景色,那絕壁矗立的北稜角、蜿蜒的聖稜線、雄據一方的大霸尖山、以至壯闊的南湖大山,通通都消失於漫天飛雪之中。不過沒關係,我還是會再來的,再來重訪這秀美更勝台灣第一高峰的次高山(2)


-------------------------------------------
(1) 雪山地區有多處圈谷/冰斗地形,其中最大最完整的,就是主峰東北面下方、呈東北向開口的橢圓形窪凹石礫坡,長達一公里,寬約600公尺,海拔高度約3600-3650公尺。
(2) 台灣第一峰為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雪山主峰以66公尺之差居次。

<多謝羊頭大哥提供頂上合照及煮咖啡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